京东越赚越多故事越来越少

时间: 2025-04-30 15:58:16 |   作者: 8亿彩票官方下载安卓

  

京东越赚越多故事越来越少

  京东2024年四季度收入同比增长13%,达到3470亿元,其中自营零售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4%。

  2.由于国补政策的推动,京东四季度活跃用户数和购物频次实现双位数同比增长。

  3.然而,国补政策并未过多利好平台内3P商家,花了钱的人京东自营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仍较高。

  2024年四季度,京东实现了自2022年来收入的最大增长。但钱是赚了,股价5374不增反降。

  3月7日,港股开盘即跌,报173港元/股,截至收盘,京东跌近5%,报170港元/股。“京东系”港股全线下跌,其中京东健康跌幅超12%。

  在投资者论坛里,有网友评论:没有AI,没有云,没有故事,没有梦想,只有冷冰冰的数字和简单的生意。

  早在三季度,PConline就曾分析,国补的推动作用可能将在第四季度进一步拉动京东营收新一轮增长。

  果不其然,2024年四季度,京东整体业绩仍超预期。Q4收入3470亿元,同比增长13%;Q4整体经营利润85亿元,去年同期仅20亿元;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Q4归母纯利润是113亿元,同比增长34%

  分业务来看,自营零售业务,四季度收入2810亿元,同比增长14%,这也是近 3年来首次再回双位数增长。

  国补的拉动作用到底有多大?——直接把京东3C家电产品的收入增幅从上季度的2.7%直接拉到15.8%,实现收入1741亿元,占自营零售总收入62%。

  要知道,作为京东核心品类,3C家电品类在这两年单季度的增长已经趋于停滞,甚至连2024年618所在的二季度,收入增幅都呈负增长。

  在国补政策带动下,四季度京东的活跃用户数和购物频次均实现了双位数同比增长。

  受益于外溢流量,四季度,面向第三方卖家店铺的佣金和广告服务收入也达到了266亿元,环比上季度增速为28%,同比增长也从上季度的6.3%,提升至12.7%。

  但海豚投研认为,本季度佣金和广告收入增速是少见的跑输了自营增速,由此推断此次国补的流量红利并未过多利好平台内的 3P 商家。

  虽然自营和第三方卖家店铺均有机会享受国补政策的补贴,但显然,花了钱的人京东自营的信任度和忠诚度仍较高。

  但值得注意的是,国补政策并非仅惠及京东。正如上文所述,作为核心品类的3C家电为何在过去两年遭受打击,无非就是竞争对象慢慢的变多,京东本身的优势却越来越弱。

  虽然不至于护城河被穿透,但淘宝和拼多多的“百亿补贴”,无疑已经直接冲击了京东这一核心优势品类,不少消费者告诉PConline,现在购买数码产品,会优先选择拼多多的旗舰店,“还是会比价,拼多多普遍价格会更低,加上现在旗舰店售后其实也差不到哪里去。”

  如果说淘宝拼多多冲击的是京东的价格体系,那美团冲击的就是京东的配送速度,早在2020年,美团与苹果就已经达成合作,大批Apple授权门店入驻美团闪购。

  去年iPhone16发售之际,官网服务器超载时,就有不少网友转而在美团抢到新机。能让外卖iPhone这么小众的业务被看到,也是因美团确实有着比传统电商更快的送货上门速度。

  值得注意的是,从8月底开始的国补,即使在某些特定的程度上助力了京东在Q3、Q4的超预期增长。但如果把时间周期拉到全年,2024年,京东3C家电产品收入增幅实际上并不强劲,增速仅同比提升了0.5pct到4.9%。

  3C家电业务总收入5650亿元,占总收入近49%。而2023年,这一个数字是50%。

  “国补”仍是电话会的关键词,但倚赖于政策的增长,是机会,更是风险。一旦政策利好消失,那增长也将不再。

  前些年越来越频繁听到市场形容阿里、京东是古典电商。但上个月底刚刚靠着年报大出风头的阿里,显然已经在国内这轮AI主线中,已经找到了自己的星辰大海。

  在那场电话会上,已经趋于稳定的淘天不再是阿里的重点。在管理层宣布未来资本开支超过去十年总和后,长期资金市场或更愿意把阿里视作一家AI公司,而非传统电商零售公司。

  不同于京东在投资市场的疲软,当时阿里财报发布隔天,阿里股价飙升至三年新高,自2025年开年以来阿里市值也是一路猛涨,增量一度比肩2个半京东。

  截至3月7日,京东最新市值约637亿美元,阿里市值达3325亿美元,等于5个京东。

  阿里有AI、拼多多有Temu、抖音有内容有流量,友商们有了新的发动机,找到第二增长曲线年的低价战,营收增长达到2022年以来新高,GMV却回归到2022年水平。

  相比阿里的电话会,财报发布当晚,京东的业绩电话会并没太多惊喜。既没有公开发布的AI大模型,也没有云业务。

  唯一一个关于未来AI战略的问题,许冉也仅是表达了目前AI技术已大范围的应用于多个业务场景,但可想而知,所谓AI导购、AI经营代理、AI营销投放并不是投资者想要听到的关于AI的答案。

  “AI创新仍处于早期阶段,未来将有更多工具和应用落地。”除此之外,便没有关于AI战略决心和布局上的表述。

  许冉直言,京东零售的战略重点是没改变的,“我建议我们大家不要单独去思考即时零售或者外卖业务,而是要结合京东整体零售业务能力和服务体验通盘考虑。”

  她表示,即时零售是核心零售业务的自然延伸,外卖也是即时零售场景下用户高频的业务之一,可以丰富服务客户的真实需求的场景,提供更优质的供给,加强用户粘性、活跃度,从而带来用户价值的提升。

  简单来说,京东做外卖并非出于直接竞争因素,也没想靠外卖赚钱,做外卖的核心目标是为了打用户心智,通过一些多元化布局,提高用户留存率。

  正如PConline此前分析:互联网大公司布局生态的核心逻辑:表面是业务扩张,本质是对用户时间、数据、支付场景的终极争夺。使用者真实的体验是“明线”,而商业闭环构建、流量垄断、数据霸权才是真正的“暗线”。

  用户体验从来都是手段,不是目的,大厂优化体验是为了更好的提高用户留存,而非单纯“让用户更爽”。

  而就像许冉说的,现阶段外卖业务会先聚焦满足京东现有用户的需求,提升用户的频次和粘性,也会凭借对食品安全的格外的重视,通过对品质商家的招募和扶持、骑手的权益完善等举措来丰富优质供给,逐步建立品质外卖这一差异化的用户心智。

  借助餐饮外卖某些特定的程度也有助于京东改善旗下即时零售业务达达的基本面。但达达过去主要服务于超市、药店等即时零售订单,这与美团日均7000多万单量的外卖订单一定不是一回事。

  现阶段我们很难判断能否成功。但PConline想起一位投资者的话:别的电子商务平台是在主业风头正盛、稳稳当当时去做多元化,京东却是在别家都回归主业,自家市场占有率从老三变老四时,去搞多元化。